首页>>会员信息>>企业宣传

“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纳通公益基金会贵州兴仁捐资助学活动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27        信息来源:

【字体:

  编者按: 

  此次贵州捐资助学活动是北京纳通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的首次大型公益活动。之所以选择在贵州,是因为这里更贫困,也更少得到关注。活动捐助对象为孤困儿童,即孤儿或事实孤儿,通过公司志愿者与孩子“一对一自愿结对”的方式,为贫困孩子提供助学款,并进行长期心灵关怀。此次活动,公司共有62名员工加入志愿者行列,天津党支部也以支部名义积极加入。截至活动结束,志愿者共捐款66400元,资助113名孤困儿童。 

  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感动至此,被孩子们感动,被志愿者感动,被山里的老师感动。当那么多失去父母的孩子静静地站在你面前,倔强的挺着小脊梁的时候,你能做的只是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手。如果我们的怀抱能让这些孩子感到温暖,我们宁愿就这样到永远。

  千里之外的大山乡 

  本次助学活动的地点最终选定在贵州省兴仁县,这里位于云贵高原,远、偏,全县人年均收入不足1000元,民间助学团体因为交通不便大多不愿意来,相对于北京周边省市,这里更需要被关注。 

  2014年10月14日,人力资源部和行政后勤部的4名工作人员作为先遣工作组先行抵达兴仁县城。从车站到县城仅70公里,却因为崎岖的山路,整整颠簸了两个半小时。沿途,拉煤车呼啸而过,路两边的植被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远处的山坳里,隐约能看见灰白色的房屋,也许,那里就住着需要我们关爱的孤儿。 

  这次助学的对象确定为孤困生,那些贫困但仍在坚持读书的孤儿。兴仁县这样的儿童有近400人,经过前期纳通基金会在整个集团发起的“助学结对”活动,共有63名员工结对了113名孩子,这63名志愿者愿意在今后的日子里给孩子们提供学费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关心。 

  为了了解这些孩子真实的生活情况,前期工作组在当地教育局的陪同下随机选取了大山乡作为实际走访地。大山乡算是兴仁县最穷的乡镇,距离县城几十公里,却因为隐藏在大山深处,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走访当天,天湿冷的像要滴下水来。为了表达对基金会的感谢,兴仁县教育局派出了局里的商务车——一辆类似金杯的七座面包车送我们进山。虽然后排座椅略显松动,开关门需要使尽全身力气,但我们相信这一定是当地教育局最好的车辆。尽管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一直有种坐在摇椅上的错觉,但内心对教育局的热情和朴实依然充满感激。 

  大山乡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混居。一路上,看到很多身穿不同民族服装的人们背着高高的竹篓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竹篓里装满了青菜、辣椒或者其他农产品。据随行的教育局助学科敬主任介绍,今天是赶集的日子,每周一次,各村的村民要到集市上去交换东西,可以以物易物,也可以直接买卖。为了赶集,很多村民要来回步行六十多公里,清晨出门,太阳落山才能回家。 

  赶集的人群中,很多人都把小孩用布绑在后背上,像背竹篓一样背来背去,忍不住好奇问向导:“这样时间长了小孩的腿会不会麻,总窝在布兜里会不会驼背?”向导只回了我一句话:“这样不耽误干活。”是啊,在生存都成为问题时,讨论孩子的舒适与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第一家要走访的是两兄弟,父亲病故,母亲在他们年幼时出走就再也没回来,留下两个孩子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的家位于村子的最高处,院子没有围墙,一只干瘦的小狗守在门口。听到来人,奶奶先走了出来,典型的苗族装扮,因为太瘦颧骨高高隆起,听明来意,一句话没说便泪流满面,粗糙的手不停地擦着红肿的眼睛。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什么叫“家徒四壁”——如果这还能称之为家的话。房间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一进门便是高高的灶台,铁锅里热着掺有杂粮的米饭,四周零散堆放着柴火,最像样的一件家具就是摆在屋子中央的四腿长条凳子,上边摆着一碗青菜,爷爷正蹲在凳子边吃饭,此时是上午十点,后来得知为了节省,无论冬夏老人家每天只吃两顿饭。屋子的最里边靠墙摆着两张木板,爷爷奶奶一张,两个孙子一张,上边堆着好几层被褥床单,每层都很薄,在这样湿冷的天气里,没有厚棉被,夜里只有把能盖的都盖上才能御寒。 

  听奶奶讲,两个孙子都在上小学,很懂事,很听话,家里目前靠老两口种地维持生活。每个孙子每年要交学校900多生活费,就是这不到2000元钱却压得老两口喘不过气来,生活中没有春夏秋冬,只要能干得动,只要能换来钱,70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依然要努力挺直佝偻的背不停的劳作。奶奶说,他们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没有钱治病,也不忍离开,他们必须活着,因为两个孙子不能没有他们。 

  离开时,爷爷奶奶互相搀扶着站在门口,不停地说着谢谢,脸上的泪始终没有停过。我们与两位老人告别后,一直不敢回头,心里难受得要命,眼泪不争气地流个不停,不敢想象,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这样的家里如何生活,而年迈的老人又能坚持多久!敬主任看了我们的样子,叹了口气,像是自言自语:“这不算是最苦的,他们还有爷爷奶奶疼。”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对于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如果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便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有些孩子连爷爷奶奶都没有了,只好寄居在亲戚或者邻居家里,凭空多出来的那一双碗筷让原本就拮据的亲戚们难上加难,况且别人家也有自己的孩子,能收留孩子凑出一份学费就已相当不易了,再想多分得一份疼爱,几乎是不可能的奢想。 

  下午原本计划好的走访被一件意外的事打断了。我们走进村子打听孩子的家在哪里时,村民们说,就在不久前,这个孩子的家因为年久失修倒塌了,爷爷和孙子只好搬到隔壁村的叔叔家住。村民们边说边叹息,这爷孙俩不易啊,孩子的爹妈早就没了,现在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了。 

  看着倒塌的房子,大家沉默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能做什么呢?只希望这爷孙俩能有一个安身之处,寒冷的夜晚能相依相偎。 

  走访仍在继续,队伍却越来越沉寂,走在湿滑的路上,偶尔左右搀扶一把,少了之前还相互调侃的笑语,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想哭又极力压抑,既然选择做志愿者,就让我们把伤感深深藏起,这里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微笑和爱的鼓励。 

  可爱的二中老师 

  此次助学,由纳通公益基金会和仁爱慈善基金会携手组织,活动也秉承仁爱的一贯理念“资助为辅,心灵关怀为主”,所以在给予助学款的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为期两天的以“让世界因我而美丽”为主题的关爱活动。将113个孩子组织到一起,与志愿者共同生活两天,在这两天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打开自己,感受爱,感受希望,内心充满梦想和阳光,并最终将爱传递下去。 

  10月17日,活动开始的前一天,所有准备进入倒计时。县教育局将活动地点选择在条件最好的兴仁县第二中学。为了支持我们的工作,二中特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据说在我们抵达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工作,细节的考虑和准备很多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走在学校,时不时就会看到行色匆匆的老师,无一例外,手里都拿着一份我们传给学校的活动方案。 

  兴仁二中,说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条件仍很艰苦,整个学校没有主席台,为了配合活动需要,老师们居然用课桌搭出了一个长6米,宽3米的舞台,用放倒的木箱作为上下舞台的台阶。整个下午,后勤的老师们都在想办法让这个舞台更加牢固,更加漂亮。学校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宿舍整理得一尘不染,每张床头都贴着要入住的孩子的名字,就连食堂里供孩子们吃饭的桌子也用小课桌特别拼成一张张大方桌,铺上新买的桌布,一切都是那么地体贴温馨。 

  如果说此次活动最终得以圆满,二中的全体师生功不可没。

  换衣风波 

  17日晚上7点,第二批志愿者风尘仆仆从北京赶来,从早上5点出门,经过十几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兴仁。没有抱怨,没有休息,在食堂匆匆用餐后就活动方案做最后讨论,看场地,过细节,把送给孩子的礼物精心包装、分组,一切准备妥当,时钟已过了12点。 

  18日,活动第一天。原定9点钟签到,8点校门口就站满了人,孩子们早就等不及了,催着老师早早地赶来。很多孩子都晕了车,听带队老师讲,今天来的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到县城,第一次坐汽车,甚至第一次走出村子,看着那些蜡黄的小脸,顿时揪的心疼。 

  在这两天中,孩子们将被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家庭,由两名志愿者充当家长的角色,去爱护家里的每一个宝贝。出发前,基金会为每一个小朋友买了冲锋衣,结实耐穿,按既定环节孩子们签到领衣服,然后到宿舍换好服装后再到操场集合。没想到的是领完衣服,没有人去宿舍,孩子们不顾寒冷,站在操场上便换了起来,有的小朋友衣服太大都到了屁股下面,却还在问志愿者,有没有再大一些的?就连随队的老师都在帮自己的学生问,能不能换件更大的?场面一度失控。 

  此时,我们才明白,这件衣服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小小年纪却已明白合不合身不要紧,要紧的是能穿更长的时间。突然想起前一天晚上,宿舍管理老师说,每到冬天,山里的孩子从家里返回学校时,宿舍里都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柴火的味道,因为山里的孩子穷,冬天只有一件棉衣,洗了,要用柴火烤干再穿。这件冲锋衣,可能在今后的几个寒冬里都是他们最珍贵的存在。

  我要做“小黑鱼” 

  因为这些孩子的特殊性,我们对活动项目再三甄选,我们不要充当救世主的角色,而只是陪伴在他们左右,努力去温暖他们,去尊重他们,就足够了。两天,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天,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定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两天里,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惊讶万分,本以为大家会拘束,会排斥,会冷淡,会不配合,没想到,仅仅两个小时后,孩子们便和志愿者打成一片,老五、老六、小十四、金宝、元宝、奥特曼、葫芦娃、甚至庄子、孔子……孩子们或者按大小给自己排行,或者干脆给自己起个外号,总之,每个人都有了新的身份,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些绰号,志愿者也成了月亮妈妈,太阳姐姐,大宝叔叔……孩子们对家的渴望,对爱的渴望是那样强烈,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新家庭里,腻在志愿者的身旁,就像亲人一样,他们是那样容易满足,仅仅是一个拥抱,仅仅是捏一下她的小脸蛋,便会在旁边幸福的傻笑半天。 

  为了唤起孩子们的梦想,有一个活动叫“绘本导读”,由志愿者——一位来自北京西马金润小学的心理教师,带着孩子分享一个“小黑鱼”的故事。小黑鱼因为长得和其他鱼不一样,曾经自卑、失落、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后来通过种种努力,不仅发现了世界的美丽,还带着那些小红鱼找到了光明。老师静静地读,孩子认真地听,当时原本阴郁的天空突然转晴,阳光普照,大家沐浴在温暖中,八九岁的孩子居然明白了故事的寓意。 

  在接下来的“小黑鱼”话剧创作中,孩子们用皱纹纸将自己装扮成小黑鱼、小红鱼或者水母、海草,居然把小黑鱼在挣扎、努力和获得新生的开心表现得漓淋尽致。现场的老师和志愿者们都沉浸在孩子的表演中,我们深深地理解,没有感同身受的心路历程,没有对追求美好的强烈愿望,这么小的孩子是无法捕捉到这份情感的,是不能有如此精彩表现的。他们真的不是在表演,只是在努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 

  最美的画面是爸爸妈妈 

  心理老师在孩子们表演后,发给每人一张彩纸,让每个小朋友将心中最美好的景象画出来。桌子不够,没有抢到桌子的小朋友等不及排队,就那样趴在地上画了起来。一张张画,却让在场的大人无声地流下泪水。孩子们画了房子,画了汽车,画了太阳,但大部分的画中,都会画着三个人,两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有父母便是最大的幸福,能牵着父母的手便是最美好的画面。但他们知道此生都不会再有,于是有人掩饰性地把这三个人画在杂乱无章的景物里,能看见却不真实。 

  有的孩子边画边偷偷地抹眼泪,有个小男孩画了一个大大的桃心,然后在桃心上画了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就那样静静的看着,忽然赌气般决绝的把画扣在桌上,在另一面空白处刷刷刷的乱画几笔后,悄然离去,志愿者追上去,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那小小的身体扎在怀里无声的哭泣。孩子们究竟在承受着怎样的苦楚和煎熬,如果没有亲自面对,你永远无法体会。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太阳快要落山时,孩子们做了仁爱基金会最经典的“蒙眼游戏”,孩子们带上眼罩,手拉着手,由志愿者牵着,走一段充满“坎坷”的道路。途中,不许说话,不许摘下眼罩。能依靠的只是牵着自己的那只手。设计的路线上,有放倒的桌子,高耸的台阶,沿途要通过很多障碍,志愿者要保护在队伍的周围保证孩子不受伤害。不久,本来围观在四周的带队老师也纷纷充当起保护者,主动站在墙角、台阶、沟沟坎坎的旁边,有的老师看见孩子鞋带松了,就悄悄地跑上前去系好,有的孩子眼看要踩到台阶边上,老师赶紧把脚伸过去挡上一下。现场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但却真的充满了爱。当面对那么多看不见前方,试探着,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的孩子,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帮助,用自己的身体去遮风挡雨。如果生活中也能如此,孩子们该有多幸福! 

  之后的活动分享中,我们再一次被这些孩子的早熟深深震撼。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女孩说:“这条路就像我的人生之路,既然迈出第一步就要一直走下去”,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志愿者们红了眼睛,不知道这个小小的身体经历了多少超越年龄的东西,以至于能够说出这样不符合年龄的感悟。一个孩子说:“我知道我不能松手,如果我松手,后边的妹妹就找不到路了。”感受爱与爱别人,这就是蒙眼游戏的初衷。这群内心善良、敏感的孩子感受到了,也做到了。 

  把当天活动推向高潮的是晚间的生日会。当孩子们摘下眼罩,看到一个个点着蜡烛的生日蛋糕,听着志愿者唱起生日快乐歌时,没有我们预计的惊喜尖叫,没有笑作一团的打闹,那一刻安静极了,之后,有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紧接着,哭成一片。孩子们哭着,虔诚地许愿。我们把生日帽给每一个孩子戴上,然后紧紧地抱在一起。孩子们悄悄说,从来没有人给他们过过生日,蛋糕真好吃,今天真幸福,他们好想爸爸妈妈。有孩子把第一口蛋糕喂给了志愿者,有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吃,就那么一直看着蛋糕流眼泪,我们没有打扰他们,只是走过去,抱着她,陪在他们身边。这一刻,他们的心结只能自己解开,也只有真正去面对这个心结,才会走出阴霾,开始新的生活。 

  月亮出来了,当天活动结束,孩子们却围在志愿者身边不愿离去。一个叫付豪的小男孩主动跑到操场去收拾道具,捡垃圾,只是为了和我们多相处一会儿,甚至当我坐在操场上休息时,跑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把头枕到我腿上,就那样躺在地上,开心地说:“阿姨,这样真舒服”。付豪没了父母,能这样躺在别人的怀里看星星,哪怕片刻都是那么的满足。 

  夜深了,孩子们甜甜地睡去,在每个人的枕头上,志愿者都放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写满叮嘱和期望的卡片和糖果。这113张卡片有的是结对的志愿者亲自写好托我们带来的,有的是工作人员写给孩子的,字迹无论工整还是潦草,这张卡片都会成为孩子最珍贵的礼物,相信他们会保存很久很久。 

  有梦想就有希望 

  第二天我们举行了捐助仪式,与大多捐助仪式不同,我们并没有叫每一个孩子到台上领取捐助款,然后拍照留念,这种方式怕是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吧。我们只是把捐助款放在信封里,作为助学礼包的一部分悄悄送给了孩子。这份资助,我们不需要感激和回报,只要孩子们能坚持读书就好。 

  捐助仪式上,志愿者和孩子们分享了蓝丝带的故事,故事告诉大家要心存感恩,感恩你遇到的一切事,一切人。孩子们每人都得到一根蓝丝带,这根蓝丝带可以送给一位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人,有的孩子给邻座的朋友系在手腕上,有的孩子给志愿者系上,更多的孩子把蓝丝带折好小心地收起来,要回去给最亲的人系上。无论送给谁,这一刻,孩子的心里一定充满阳光,不再抱怨和懊恼,试着学会接受,试着学会感恩。爱可以让人充满力量,而感恩是爱的起点。 

  超级梦想秀是本次活动的压轴环节。长长的甬道两边站满了加油的同学和老师,每个孩子都要经过这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甬道跑上舞台。“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医生”、“我要做老师”、“我要考大学”、“我以后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孩子们的脸上早已不见了最初的羞涩与抵触,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激动和对未来的憧憬,就这样,带着满腔的热情,用尽全身的力量,冲上舞台,喊出了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美丽的梦。孩子们哭了,志愿者哭了,老师们哭了,操场上一直回荡着“我相信”的曲子,这一刻,我们相信,我们也愿意相信,经受痛苦的孩子们终究会在爱的鼓励中实现自己的梦。 

  就在整场活动即将落幕的时候,兴仁县第二中学校长突然走到台上,为所有人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他郑重宣布:“两天的活动,二中的老师们都被深深感动,就在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今天所有参加活动的113个孩子,无论是即将读初中还是已经读初中的,只要愿意到二中读书,将免除一切食宿费用”,话音刚落,全场沸腾,掌声久久不能停息。“谢谢校长!谢谢老师!”,孩子们由衷地欢呼着。一次捐资助学活动居然撬动了这样大的资源,要知道,这个决定可能改变113个人的命运,一个学校能做出如此决定,需要多大的爱去支撑! 

  两天的时间,还没拉紧的手却不得不放开。志愿者们列队站在校门口,向一个个同学挥手告别,孩子们走出去又跑回来,扑在怀里,哭着不愿离开。 

  相聚注定离别,我们只叹时间太短,不能多抱抱孩子。这两天,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拥抱,恨不能多抱几个孩子,多温暖几颗心。有个孩子在走的时候对我们说:“其实我在哪里都一样,上学一个人,回家也是一个人,我只有一个姐姐在江西打工,给我赚学费,从不舍得回来,这两天我特别幸福。” 

  这些孩子不能撒娇,不能抱怨,不能选择,就那么谨小慎微的活着。八九岁的年纪,只有五六岁的个头,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淡漠。我们能做的并不多,能给予的也不多,但如果我们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哪怕温暖一个孩子的心,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能够影响一个当地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就够了。 

  总有人问我,捐资助学有那么麻烦吗,需要那么多志愿者吗?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助学就等于给钱。而纳通和仁爱却不这么认为,在我们看来,钱是有价的而且是有限的,而关爱恰恰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是稀缺的,是永远的,我们宁愿在关爱上多做一些事情,多做一些努力。今天,去爱别人的是我们,若干年后,能去传递爱的可能就是这些曾经被爱着的孩子。把爱传递下去比爱更重要! 

  本次活动,贵州省人大包秘书长、兴仁县副县长、教育局副局长都亲临现场,没有轰轰烈烈的讲话,只是诚恳地、朴实地表达了对这种助学方式的肯定,以及对孩子们的期望。感恩当地政府,感恩教育局,感恩二中的余校长、杨校长和张主任,感恩二中的食堂工作人员和宿管老师。最后,真诚地感恩结对这些孩子的纳通志愿者,是你们的爱给了孩子们追逐梦想的希望!感恩仁爱基金会,像老大哥一样无私地帮助我们,派出10名最资深的志愿者全程无偿支援我们的活动!感恩一切! 

  “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来,继续我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而来,我要成为这世界上最美的种子,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我要带着梦想满怀希望,让自己像花一样绽放,我要创造奇迹,放飞梦想,让生命因我而飞翔,我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编外话:写给家长,尝试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哪一人敢说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爱孩子,却希望得到回报,我们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就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我们不断地付出,却也在不断地索取。在这两天中,我们倾尽所能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却没有期待任何回报,就那样无条件的爱,而孩子们却回报了我们太多的感动,认真听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在我们休息的时候默默的递过来一瓶水,在拿到糖果的时候会偷偷塞给我们一颗,大孩子主动照顾小孩子,帮志愿者分担,没有人要求,也没有人约束,孩子们是由衷的,自发的愿意去做,因为他们被无条件的爱感动着,温暖着。我们在抚养孩子的时候,不要附加那么多的条件,只要爱孩子,陪在他们左右,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一个紧紧的拥抱和鼓励,就够了。孩子远比大人要敏感得多,他们能迅速分别爱的本质,是无私的爱,还是有条件的爱。 

  如果你还在为如何教育孩子而困扰,请尝试着无条件地去爱她,也许会有温暖的惊喜等着你!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