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18 信息来源:
(2017年党派团体协商会发言)
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发展和产业化工作,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标准化对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作为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也发来贺信:“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秦代伊始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李克强总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发言指出,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综合反应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
蔡奇书记要求,北京市要坚持质量工作科技创新,坚持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狠抓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补齐质量短板,打造北京质量和标准品牌,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质量提升,推动形成质量工作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2、标准助力中关村科学城的顶层设计和高端布局
去年9月,在国发(2016)25号《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方案》中,多次提及以标准带动原始创新,以标准为纽带将北京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标准的作用在制定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夯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中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标准对企业进行产业布局,抢占国际产业竞争高地,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起到决定性作用。
围绕落实国务院《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丰富优势,支持企业、联盟和协会创制高质量的技术标准,增加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标准的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鼓励团体、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探索推动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标准创制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与产业联盟创制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和聚集。
二、标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提出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标准化改革已经列入国家战略部署,标准化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1、团体标准成为标准改革发展新趋势
标准化法从颁布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现行法确立的标准体系和管理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
此次重要的修正方案之一是: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此次标准化改革的亮点和重点。国外团体标准发展十分成熟,团体标准不仅是国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一类标准。但在我国,团体标准却没有法律地位,导致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
为此,草案明确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规定:“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制定团体标准”。同时,为了避免“一放就乱”,草案规定“团体标准的制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引导和监督。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2、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标准在产业化进程、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标准的产业化过程中,标准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转化,未能形成具备一定竞争能力或竞争潜力的产品和技术方案,未能对国内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保护和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标准在市场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标准实施保障体系与市场准入未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未有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作为保障。标准不仅是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而且是市场准入、贸易仲裁、合格评定和产品检验的基本依据。
在处置标准中的知识知识产权时,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将严重影响标准制定及产业化进程。标准与专利技术紧密结合是主要趋势,标准将成为知识产权追求的最高形式。
三、中关村科学城标准所取得的成果积累
1、中关村科学城为标准产业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海淀区是高新技术企业摇篮,是标准产业化落地的沃土。海淀区作为第一个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00多家。中关村科学城更是地处海淀的核心地带,聚集海淀区高端的企业和知名高校.
(1)中关村科学城是海淀区乃至全国智力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庞大的智力资源,可以为标准输出智力资源和储备标准化人才。
(2)中关村科学城所在的海淀区是全国集聚先进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高端科学技术聚集地,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可以使企业进一步占领市场的至高点。
(3)中关村科学城位于海淀区核心区,是全国创新创业政策最健全的区域之一,先行先试一直是海淀的特点和使命,中关村科学城秉承先行先试的创新基因,为标准的先行先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中关村科学城聚集一批有影响力的联盟。闪联、LED和TD都是各个领域内的领军联盟,优秀的联盟以产业化为驱动,以市场化为导向,不仅仅发布多项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还为产业带来千万亿的产值。
由此可见,标准化的顶层设计最应该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展开规划,标准化的产业化布局最应该有中关村科学城来引领,标准的产业化成果最适合在中关村科学城内落地。
2、创造中关村科学城亮丽名片——中关村标准化协会
2016年12月,由国标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的指导,在北京市政府的推动下,成立创新型的团体标准化组织——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并成功落户海淀。成立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和发布“中关村标准”是海淀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当前北京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的成立对中关村科学城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对推动和促进科学城的标准制定、标准化进程和标准的产业化落地具有重大的作用。
阴市长指出:协会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联盟标准制定主体作用,探索形成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标准化运行模式,将“中关村标准”打造成为全球标准品牌,成为北京创新的形象代表和有国际影响的亮丽名片,从中关村走出北京,走向世界。
四、对标准发展建设的建议
1、建立标准产业化基金
由北京市政府牵头筹划在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的平台之上建立标准产业化基金。建议海淀区政府也积极参与和投入标准产业化积极的筹划和建设中,以基金推动标准的制定推广,建立专业化的检测机构,形成系统化的认证体系,在中关村科学城建立完整的标准制定、标准检测和认证的标准产业化生态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打造标准示范基地
建议在科学城内建立标准产业化应用示范,优先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重点支持在科学城内产业化成果落地。在检验检测、政府采购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鼓励采用中关村标准。通过中关村标准的,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在区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采用。
3、建设标准创新中心
建议在中关村科学城内建立标准创新中心,建立“中关村标准”大厦,将有影响力的标准聚集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形成标准产业化聚合力,并将中关村大厦建设成为中关村标志性象征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品牌。以标准为纽带,高科技为手段,推动中关村科学城高效创新的发展。
4、建立产业示范平台
在科学城内建立新兴互联网、物联网示范应用平台,在科学城首先开展“感知海淀”概念的示范试点和产业落地。由闪联等海淀高端标准化科技企业牵头联合硬件设备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及软件方案提供商共同实施和运营。“感知海淀”将集合物联网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与服务、企业云服务,为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民生、交通、环境、能耗、人员等领域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中关村科学城乃至海淀区企业提供云服务,提升信息交互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