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

关于构建海淀区高精尖产业新格局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4-30        信息来源:

【字体:

  

  案 由:海淀区产业在面对经济“新常态”,面临新一轮的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应该如何抓住转型的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摆在区委区政府、全区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分 析:海淀区的“新常态”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特征:

  1、海淀区经济战略地位高。全国首个高新技术示范区核心区、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改革开放30年探索发展积淀、创新人才辈出的创新生态,使得海淀区早已成为国际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创新发展基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海淀区人均GDP已达到1万7千多美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新常态经济环境中的高位点。

  2、海淀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近十年(2004年-2013年)海淀区主要经济数据情况来看,我区人均GDP、财政收入(图1-2)虽然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但是增幅收窄、增速放缓,区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区工商联对会员企业调研的结果也表明,经济增长减速,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压力加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区创新创业群情涌动,投资者与创业者合作互动,为更大的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海淀区的新常态是经济增速缓慢之时,也是新经济蓄能之时。

   

      

  3、引领科技创新角色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作用和京津冀一体化的示范作用,已经成为海淀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在京津冀一体化大势下,海淀区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融入京津冀三地统筹协调发展大局,在更加广阔的地域空间引导调度相关产业有序转移、前瞻布局,做到保优势、促疏解、提效益。

  建 议:

  我们认为海淀区产业新格局要确立三大目标,即“高、精、尖”。“高”,即高附加值,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精”,即人口少而精、从业人员高素质。“尖”即产品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引领产业发展。如何在“新常态”下追求“新格局”,工商联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坚持以创新引领促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精尖发展。海淀区已经是科技创新核心区,要创新向纵深发展,必是创新引领加力创新。一是明确产业引领方向。依托商会、协会,定期梳理归纳我区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研究在相关领域、细分市场中哪些产业能够引领世界、引领中国、引领区域,并定期发布海淀区《产业引领报告》。将政府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类产业引领平台建设,比如将上庄生态环保产业园作为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引领示范园进行先行先试,以引领平台驱动创新。二是把优势科学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继续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鼓励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和技术成果进入产业渠道,促进海淀区的科研资源落地。三是推动已经成型的优势实体经济服务化。鼓励战略新兴产业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比如小米已经由手机制造商变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四是促进服务经济平台化。比如通过类似百度、京东这样的平台对信息服务进行集成整合,发酵带动更大的市场、更广的领域,同时改造传统产业,走高精尖路线。

  2、推动人才优势资本化,把知识产权拥有高地变为知识产权转换高地。海淀区不仅要强调人才的数量和规模,而更应该强调人才的质量与价值。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舞台,产业人才价值要靠知识产权来衡量,用资本化来标识。要促进人才拥有的知识产权转变为产权,再将产权资本化,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不断被放大,提高使用率、创造高附加值。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其中,价值有如滚雪球般倍增,我区拥有的知识高地优势才真正为我所用、利我发展。

  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从行业肌体细胞向行业中枢神经细胞的跨越。海淀区既要实现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还要实现对世界产业的引领。这是国家对海淀的期待,这也是海淀产业界人士应尽的本分。行业引领是企业在不断试错中实现的,新技术、新模式创业周期长、亏损期长,我们应给企业更多的容忍周期,使企业在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同时海淀区企业要提高产业自觉,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具有引领能力的企业要实现从行业肢体的肌肉细胞转变成为行业中枢神经脑细胞的跨越,不仅能够创新,还要能够驾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4、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海淀区要巩固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促进产业联动,必须有活跃的创新资本作为保障。要充分发挥我区已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形成的特殊优势,搭建P2P、互联网金融等集融资平台,发挥科技金融杠杆作用,鼓励、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本来海淀投资企业、培育产业,驱动创新发展。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