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

走出去,提高海淀区单位面积产能

发布时间:2012-07-31        信息来源:

【字体:

  走出去,提高海淀区单位面积产能

  ——在海淀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区人大代表、工商联副主席  栾润峰

  我是北京金和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栾润峰,上地选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也是新当选的区工商联副主席、上地工商联分会会长。我以一名创新型企业家、一个创新主体代表的身份作大会发言。

  我发言的题目是:走出去,提高海淀区单位面积产能。

  在海淀,最热门的字是什么?当选后,我走访了三十多家企业,企业普遍反应场地不够用;这次会上,在代表们谈论中,最热的字就是“地”。企业家要地,领导愁地。可是,海淀土地就这么多,地是长不出来的。怎么办?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我们在“地”的问题上应该创新!

  我们来看看数据:海淀区面积430多平方公里,有143283家企业,2011年的GDP是3077亿元人民币;新加坡面积694平方公里,有145000家企业,2011年的GDP估计19410亿元人民币。从中我们简单地可以看出,新加坡每平方米的产能是我们的四倍,每户企业的GDP是我们的6.2倍,而每户企业的占地面积只是我们的1.6倍。

  帮扶企业走出去,做强做大,这是政府的责任。如何帮扶?给钱不是上策,要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海淀区企业最大的亮点是创新,新事物总是从我们这里出去;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每个行业的技术领先的前几名都有在我们这;最大的看点是人才,每个企业的负责人几乎都是博士,教授,是技术发明人;最大的困点是管理,我们有一群人才,但各说各话,集中不到一起去,难以做大、做强;最大的难点是市场,我们有好东西,但是因为企业大多是专家在领导,做出来的东西性能好,但不中看,讲出来的话专业强,但用户听不懂,我们偏说用户没水平,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不去找市场,只埋头搞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几乎每一家的市场都在全国各地,可是我们很多企业舍不得投入,守株待兔,坐等市场,与江浙企业正好相反。

  针对海淀企业情况,我的建议是,由区政府出面,在全国建设“海淀园”。

  海淀高新技术企业80%的市场集中在中国前五十个城市。我在出任上地工商联分会会长后,已经做了调查,各地政府非常欢迎海淀高新技术企业去发展。我们企业整体出击,不仅能得到优惠,减少投入,还能密切与当地政界及消费者的关系。我们不是建楼,而是让各地以优惠价格给我们写字楼,我们统一管理,海淀各企业根据需要,随时租用“海淀园”工位。上面已经介绍,我们海淀企业有创新,有技术,有人才,只是不敢花费投市场,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全国都知道海淀代表高科技,只是距离他们有点远。想想你喝牛奶,喝哪的?当然是内蒙古大草原,草美牛肥,喝着心里都舒服,这是心智资源。你买电脑,买了台内蒙古的,拿在手里你都不放心!电脑、软件当然是海淀的,但是,如果,买一袋牛奶你非得去趟内蒙古,你会去吗?买个软件非得来海淀,他也担心以后维护。内蒙古的牛奶能铺货到全国每一个超市,我们要学习他们,软件也要送到消费者家门口。

  这样做,市场获取了,还能起到“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效果。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80代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就一直研究“精确管理”软件平台,拥有这个专业世界一流的技术,可是产品销售困难,为什么?初期我在江苏常州创业,别说北京、上海的客户,就是隔壁苏州的用户他都会想,我为什么购买你常州人的产品?2000年我来到北京,是海淀的公司,就不一样了,苏州人购买北京的高科技产品理所当然,我来了北京这十年,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08年我全家迁到北京。我们在各地建设“海淀园”后,全国的高科技企业都会来投奔,只要他们是海淀企业,就能进入我们全国的“海淀园”体系,帮助他们获取全国市场,这对他们太有吸引力了。无论他们的研发在哪,生产在哪,他们最后都要以海淀公司的名义在全国销售。这样,我们海淀就会如同新加坡一样,借着别人家的“地”,增加了自己的产能。

  走出去,提升海淀单位面积产能,让我们海淀的“地”长大!

  (根据发言整理,原文略有删改)

  


【打印窗口】【关闭窗口】